全新加坡的垃圾最后都去了这个岛,你看它像个垃圾场吗?

2018-08-18 00:16:09 VSTIMEVMS 86360

导语:新加坡约有 561 万人口,每人每天产生约0.86 千克垃圾,这些垃圾被处理后都会运往一处海上垃圾场。


图片公益


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全国面积仅约700平方公里,驾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从东到西横穿新加坡本岛。然而,国土的狭小和自然资源的有限并没有阻止这个国家的飞速发展。自上世纪60年代独立以来,新加坡已经发展成为世界50个最富有的国家之一。由于高速城市化与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加坡垃圾的产量也日益锐增。据统计,在上世纪70年代,新加坡的垃圾日产量是1200吨,迄今已增加到每日7000吨。作为一个人口密度很高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垃圾日益增多,不但影响空气质量,也威胁着人们的生活与健康。


20世纪9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国有再循环利用工程,鼓励工业和居民生产更少的垃圾和废物。自1999年以来,垃圾处理公司将玻璃、塑料、电子装置甚至混凝土等一切可再循环利用的东西都充分再利用,将无法利用的东西烧成灰烬。为了节省空间,新加坡将该国90%多的垃圾烧成了灰烬。

图片公益


在新加坡pasir panjiang ferry terminal坐船20分钟的船程, 或者从 west coast ferry terminal 35分钟即可到达Semakau Landfill实马高垃圾填埋。由旧实马高岛、锡京岛(Pulau Sakeng) 和一条人工长堤衔接组成。人工长堤利用这里的海底地形而建,全长约7公里,它把两个小岛紧紧地连在一起,并把附近的海域围成了一个巨大的圆形。圆形以内便是垃圾埋置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


实马高垃圾填埋场接收了新加坡所有垃圾焚烧场的灰烬、不可回收生活废弃物、工业和建筑垃圾,但没有刺鼻的恶臭味,走在这里的堤坝上,会看见海鸟飞过。在垃圾填埋区域的另一侧,还有渔船在进行捕捞。


图片公益


新加坡不是第一个用填海来处理垃圾的国家。纽约的史坦顿岛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已于 2001 年关闭,正在改造为公园,计划在 2035 年完成改造。日本也把不可燃烧的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当作是填海造陆的原料。东京一个名叫台场的娱乐区,就有一半是通过垃圾填海填出来的。


不同的是,新加坡实马高岛上一边在填埋垃圾,一边在进行生态还原并向游客开放。除了周末,实马高岛在工作日都会接收想要参观访问的游客,为他们展示这里的建造设施和生态环境。来参观的游客多是与环保相关的科研组织、生态学家或学生,但这里也意外吸引了一些其他游客。2007 年,一对夫妇选择了在这里拍摄婚纱照。


从新加坡的商业中心——滨海湾中心(Marina Bay)乘坐大巴向南行驶半小时到达南部的码头后,再坐半小时船向南行驶约 8 公里,才会到达实马高岛。


1960 - 1970 年代,新加坡处理垃圾的方式是简单的倾倒在海岸旁,不做任何处理。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对这些垃圾带来的环境污染怨声载道。后来政府规定,垃圾必须要经过分类焚烧处理然后进行填埋。焚烧后的灰烬和不可回收垃圾开始集中倾倒在新加坡北部淡滨尼的 Lim Chu Kang和Lorong Halus两个垃圾填埋场。


到 1989 年,新加坡每年产生的废物量为 190 万吨。政府预计到 2000 年时,每年的废物量会增加至 230 万吨,淡滨尼的两个垃圾填埋场也会被填满。而在新加坡的主岛上再也找不到其它合适的垃圾填埋场了,于是决定在锡京岛和实马高岛之间规划一块封闭水域,进行合并开发。


据考证,在开发前,这两个岛上的大多数岛民都是渔民,实马高岛是附近岛民的主要居住地。1955 年时,实马高岛仅有 780 位居民,随着岛上石化工业的发展, 到 1969 年,岛民逐渐增长至 1600 位。岛上有一所学校,一个社区中心,一座清真寺还有一个足球场。


1975 年,政府决定把实马高岛上开发成为石油化工综合产业园,规划了耗费 1.5 亿新元的填海方案。1977 年,岛上的居民陆续开始被安置到新加坡的内陆区域,但产业园的规划被搁浅了。直到 1989 年,新一任环境部长 Ahmad Mattar上任,提出了在离岸岛屿上填埋垃圾的设想。


1994 年,政府批准了该提议,开始开发实马高岛以东的浅滩和海床,预计开发成本为 13.6 亿新元。


图片公益


由于锡京岛和实马高岛原有面积有限,新加坡政府通过填埋将其扩建了 5 倍,并建造了一条长约 8.15 千里的海堤。海堤由沙砾、岩石和泥土堆砌而成,为了隔离污染,会在堤坝外用聚乙烯铸一层不透水的保护膜。


图片公益


1999 年,随着淡滨尼的两个垃圾填埋场相继关闭, Semakau Landfill 正式开始运营。预计使用年限为 30 年,但随着垃圾回收再循环使用率连年提升,实马高岛垃圾填埋场的寿命又被延长了 15 年。


实马高岛的规划分为两部分,两部分面积大致相等。第一期工程位于岛的南部,共规划了 11 个垃圾填埋区,为了充分利用和方便填埋,每个小的填埋区之间会再用砂石的堤坝进行隔离。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现在这 11 个区域已几近填满,路过被填满区域的堤坝,可以看到裸露在外还未处理的黑色灰烬和垃圾填埋物。


每填出一平方公里的海面,就需要 7000 万吨沙石。据新加坡国家环境局(NEA)统计,实马高岛一期开发成本为 6.1 亿新元,其中大部分成本来自沙石。


图片公益


新加坡共有 4 座在运营的垃圾焚化厂,每天会焚化近 6900 吨垃圾,焚化后会产生 1600 吨灰烬。 再加上 400 吨不可循环使用和焚烧处理的垃圾,每天共有 2000 吨垃圾运往新加坡西部大土南焚烧场附近的大土南转运站,集中称重后运往实马高岛。


图片公益


锡金岛的垃圾转运站,是一座厂房式的浅蓝色建筑,有五六层楼高,四五十米宽,二三百米长。屋子的一半跨入大海,运送垃圾的平底船可以直接驶入转运站内。在垃圾填埋时,把垃圾灰和垃圾碎末混合在一起,这样效果比较好。所以每次都是两艘平底船一起送垃圾过来,一船装垃圾灰,一船装垃圾碎末。垃圾被倒进填埋坑后,会用压路机进行压实,等填到一定的高度,在上面要盖上一层30厘米厚的泥土。” 为了不影响白天的空气质量,向岛上运垃圾都在傍晚进行。整个垃圾埋置过程从大士南海运转换站开始。垃圾车在那里直接将垃圾倒入平底船。


运送的船只由驳船由拖船两部分组成,驳船装置垃圾,并配有相应长度的盖子,防止垃圾在运送过程中被吹进附近海域。大土南转运站距离实马高岛 33.3 公里,需要行驶 3 小时才能到达。不管是装货区还是卸货区,都有带有特殊设计的抓斗的大型挖掘机配合运送垃圾,每辆卡车的有效载荷在 35 吨左右。


卡车把垃圾运到堤坝上后,会用翻斗进行倾倒,由于堤坝仅由沙石建筑而成,倾倒时会出现沙石松动的情况,发生过整个卡车连同工作人员一起滑入垃圾填埋区域的危险事件。


2015 年北部的二期工程开工,由于沙石价格不断上涨,常年给新加坡提供沙石的国家也开始禁止沙石贸易,所以在二期工程中,新环境部长为省去沙石成本,没有对区域进行划分。这一期的建造成本仅为 3700 万新元。


在二期工程中,新加坡政府也借鉴了日本填海时用的辅助装备,在堤坝上修建了可以帮助翻斗车倾倒垃圾时的长臂辅助浮动台,长约 200 米。之后这里也再没有因倾倒垃圾而发生危险性事故。


实马高岛和锡京岛之间的围堤间也有一个用来放置通水管的口子,与周围的海域相通,让海水进行循环流动。


经过焚烧处理后的垃圾,重量会减少 80%,体积也会缩减 90%。新加坡现在每年有 60% 的垃圾可以进行循环利用,其余 38% 的垃圾会被燃烧处理用来发电,另有 2 % 的垃圾会被直接送去垃圾填埋场。四个垃圾焚烧场所产生的电力占全国使用量的 2%-3%。


实马高岛还建有一个浮动废水处理厂。废水处理厂会把垃圾填埋区中因降雨堆积的多余的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另一侧的海域。


图片公益


实马高岛上填满垃圾的区域,会铺上新土,种树种草或种植一些可以存活的蔬果。政府的设想是,实马高岛可用区域全部被填满后,这里会变成一个山丘起伏的自然小岛,而不是被弃置的垃圾场。


经过新加坡政府10年的努力,岛上的生态系统一片欣欣向荣。如今,葱郁的椰子树和菩提树分布在柏油马路两侧。矮小的大叶草像是在地上铺了一层绿色地毯。


在实马高岛,有700多种不同种类的动物和植物在这里和谐共处,其中还包括许多珍稀物种。一些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比如大嘴鹭、马来西亚环颈鸻都在岛上筑巢,濒临灭绝的中国白海豚也出现经常在小岛附近的海域里。为了护实马高岛上珍贵的野生动植物,新加坡政府在这个小岛的周边种植了两片红树林,红树林是很好的自然生态标志。


有史料称,Semakau 的名字可能来自马来语 “bakau”,是“红树林”的意思,红树林是这里生命力最顽强的植被。


实马高岛在一期开发期间,有 13 万平方米的红树林被摧毁。后来政府又补种了这些红树,现在已经重新长成了小树林。同时,红树林也被当作是垃圾填埋场的生物存活指标,它的生长状况被用来判断垃圾填埋区域的毒素是否有出现泄漏。如果有红树落叶或变黄,就说明附近的水质在改变,这时候当局就必须留意,因为可能有垃圾污染了海水。


图片公益


在垃圾填埋区的沿线每隔一二百米,也会有一个水质观测井,深达 30 多米,每半月会有工作人员对已经填埋垃圾区域的水质进行一次检测。


为了尽可能的保护岛内的海洋生物,新加坡政府将围建区域内和附近的珊瑚群移植至别处。在 2014 年 9 月至 2015 年 1 月期间,共有超过 700 个珊瑚群被移植到姐妹群岛。


此外,实马高岛的东南部还留出了一小块海洋公园,供游览或观察,从堤坝的小路步行就可到达。这里有各种可以在其它小岛上能看到的海洋生物,如螃蟹、海星、水蜘蛛、珊瑚等。


图片公益


实马高岛还是唯一一个鼓励公众参访的垃圾填埋场,游客可以在星期一至星期五期间登岛游览。该岛的东部主要是预留的填埋场,西部已经于2005年起对游客开放。在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后,这座小岛的东部也已经纳入发展规划。风光秀丽的实马高岛如今已经成为旅游的热门景点。白天,一些垂钓爱好者前来钓鱼,到了晚上,那些为了躲避城市灯光的天文爱好者们也来到岛上仰望星空,甚至有很多学校将课外活动场所搬到这里来,组织学生在退潮后留下的水坑里寻找海葵和海星


图片公益


在实马高岛码头不远处,有一个专供游客参观和休息的餐馆访问中心。堤坝沿线还会设置凉亭,除了海鸟飞过,在北边的堤坝上,还能看到蜥蜴在堤坝上慵懒的晒太阳。


这里不像新加坡的圣淘沙或姐妹岛有沙滩游泳区和、餐馆和酒店等娱乐设施,但以上生态保护措施,至少让实马高岛不像其它垃圾填埋场那么令人讨厌。


据 NEA 统计,2005 年 7 月实马高岛开始向普通游客开放后,至 2010 年 5 年的时间里,普通游客数量增加了两倍多,从 4000 人增加至 1.3 万人。


近几年,实马高岛又被规划为新能源示范区。新加坡首个大型海上电网系统在这里试运行,通过整合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天然气等能源,为实马高岛的日常经营提供零碳供电。研发成熟后,会把这套系统用在岛屿或偏远村庄。


图片公益


生态保护虽然让一个垃圾岛的现在和未来看起来没那么糟糕,但由于垃圾填埋空间有限,实马高岛也存在着未知的隐患。这个岛预计 2045 年会达到饱和。


据悉,像新加坡所配备的这种大规模垃圾焚化炉使用期限很短,有时候甚至只能使用10年。绿色和平组织的环境专家亦称,垃圾焚烧只是简单地把垃圾问题转化成污染问题。绿色和平组织东南亚地区负责人塔拉·布阿卡木里在接受采访时说:“绿色和平组织反对垃圾焚烧,因为焚烧垃圾将产生二恶英等致癌物质,同时还产生水银和易挥发的有机混合体等污染气体。垃圾填埋和焚烧是东南亚国家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但是这种垃圾处理方式已经制造了太多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公众抗议政府计划兴建新的垃圾焚烧炉。在菲律宾,政府在1999年出于健康方面的考虑已经禁止焚烧炉的使用。但是也正是在同年,新加坡政府开始依靠垃圾焚烧炉来建造实马高岛。


实马高岛也存在有害废物向海水泄漏的问题。英国碳信托公司美国区高级经理、哥伦比亚兼职教授斯科特˙考夫曼表示,“虽然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来防止泄漏的问题发生,这些措施在未来数十年里可能起到作用,但是终究会有失效的一天。这也给后代留下了安全隐患。


图片公益


填埋的垃圾泄漏到周围的海域并造成污染的可能性较小,却也是一种切实存在的风险


不过,新加坡环保局对此并不认同。新加坡环保局已经与南德意志集团进行了合作,后者是一家国际性检验和认证公司,该公司会每个月对实马高岛附近海域的海水进行重金属方面的检测。此外,实马高岛上的红树林也可以对周围的环境起到监测作用。因此,新加坡环保局对实马高岛未来数十年的安全非常有信心。


他们的应对方法总结为 3 个 R 原则,尽可能的延长实马高岛垃圾填埋场的寿命。3 个 R 分别是,减少(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例如,超市会要求购物者自带环保购物袋,也会有专门的食物垃圾回收厂把各个美食广场的残羹剩饭转为沼气或有机肥料。


问起如果现在的填埋区域填满后,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这里的工作人员只表示,这要看政府会的下一个五年或十年的城市规划是什么。


可以预见的是,新加坡每年需要处理的废弃物都在上涨。截至 2017 年,新加坡每年需要处理的垃圾已经增加至 7500 万吨,是实马高岛开始运营时的近 4 倍。


另据 NEA 预测,每隔 5 - 7 年,新加坡就需要一个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新焚烧炉,每隔 25 - 30 年就需要一个像实马高岛这样的一个新垃圾填埋场。


而在新加坡,大多数小岛都已经被开发成了旅游岛,很难再找到一个像实马高岛一样居民少、较孤立又未经开发的离岸小岛。

(来源于:智慧环卫联盟)






有干货,更有态度。

绿色生活,你只差一个关注。



图片公益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
在线地图
QQ客服